更新时间:2024-11-13 08:26:58 浏览:100
一代诗仙的死亡之谜
“采石月下闻谪仙,夜披官锦坐钓船。醉中爱月江底悬,以手弄月身翻然。”皓月当空,江水如银,泛舟而行,酒醉的诗人为美景所醉,伸手去碰触水中的月影,却飘飘然落入水中,与明月、清辉融为一体。似乎只有这样的消逝,才配得上“绣口一吐,就是半个盛唐”的一代诗仙李白。
千百年来,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诠释李白之死。然而,艺术化的想象固然美好,却不能代替历史的真相。纵然被尊为“诗仙”,李白仍是常人,“水中捞月”的传说一直让后人难以信服,李白之死也成为后人追问的千古之迷。
唐朝是一个盛产诗人的朝代,也是一个诗人离奇死亡事件最多的朝代。王昌龄被人谋事,王勃受惊坠海,卢照邻投水自尽,骆宾王则是生死不明。李白之死也未能逃开这个“怪圈”,历来说法不一,争论激烈。
关于李白的死亡真相,主要有三种说法:一是饮酒过度而死,二是身患重病而死,三是捞月溺水而死。
第一种说法记载于《日唐书》,“以饮酒过度,醉死于宣城”。唐朝诗人皮日休在《七爱诗》中也写道:“竟遭腐胁疾,酔魄归八极。”现代作家郭沫若更是以此为据,从医学的角度出发,考证出“腐胁疾”是“脓胸症慢性化,向胸壁穿孔”。这是关于李白之死最有说服力的正史记载,后来的学者大多采纳这一说法。
第二种说法也有历史考证。李白的族叔、当涂县令李阳冰撰写的《草堂集序》中说“公又疾亟”;唐朝诗人范传正说他“盘桓利居,竟卒于此”;与李白有过交往的刘全白也说“偶游至此,遂以疾终”。至于李白患的是什么病,这种说法就没有详细解释了,只是说李白61岁时请缨杀敌,因病半途而归,第二年病死。由此可见,第二种说法与第一种说法较为类似,很可能也是指李白因饮酒过度而患重病致死。
第三种说法则见于文学笔记和歌咏传说,听起来更像天方夜谭,但符合李白一生的性格和作风。也许正因如此,这种说法传播最广,影响最大。五代人王定保在《唐摭言》中说:“李白着宫锦袍,游采石江中,傲然自得,旁若无人,因醉人水中提月而死。”南宋洪迈在《容斋随笔》中说:“李白在当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,见月影俯而取之,遂溺死。”根据“水中捞月”的传说,后世文人画家创作了不少相关题材的作品,“捉月亭”、“醉月亭”等建筑也相继出现。更加离奇的是,有人把“捞月”和“骑鲸”联系起来,说李白是“直驾长鲸归紫清”,活脱脱把李白描述成一个“谪仙人”。
一代诗仙的三种死法,无论哪一种,都与醉酒有关。而李白的嗜酒成性,又与他一生坎坷的仕途紧密相连。
遍览群书、周游山川的李白,并非从一开始就笃定做一个狂放不羁的诗人。他在青年时代怀有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,渴望在仕途上有所发展。当时,唐朝推崇道教思想,招揽了一批隐居深山的“隐士”。这些“隐士”之中,有很多是假扮清心寡欲,等待朝廷召用的,李日也走了这条“终南捷径”。天宝元年(742),由于玉真公主的举荐,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,供奉翰林。获得政治出路的李白激动不已,留下了“仰天大笑出门去,我辈岂是蓬蒿人”的豪言壮语。然而他并未料到,等待他的却是凶险的政局和一生的失意。
在中国文学史上,“诗仙”李白与“诗圣”杜甫合称“李杜”。李白俊逸洒脱,杜甫则沉郁顿挫。天宝三年(744),44岁的李白与33岁的杜甫在洛阳第一次见面,两人相互欣赏,又同是怀才不遇,便成为一见如故的朋友。李白与杜甫共同游历了开封、商丘、齐鲁等地,留下了许多见证友谊的诗篇。例如,杜甫《赠李白》中的“痛饮狂歌空度日,飞扬跋扈为谁雄?”,李白《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》中的“酔别复几日,登临遍池台。何时石门路,重有金樽开”等。
李白在长安坐上翰林之后,杜甫特意写了一首《饮中八仙歌》。李白晚年因为永王获罪时,杜甫也写下了感人肺腑的诗句:“不见李生久,佯狂真可哀。世人皆欲杀,吾意独怜才。”
天宝年间的玄宗朝已不是高度繁荣的开元盛世,唐玄宗沉迷于歌舞升平,长期不理朝政。李白入京后,成为了唐玄宗的御用文人,除了写写歌功颂德的诗文,就是填填风花雪月的艳词,其中就有为杨贵妃所写的“云想衣裳花想容”。
李白日渐认识到自己离最初的政治理想越来越远,开始纵酒买醉,也逐渐显露出狂放的诗人性格。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李白自恃才高,让杨贵妃为他磨墨,高力士为他脱靴。关于其中因由,有不同版本的传说。或说唐玄宗爱李白诗才,李白便恃才放旷,要求贵妃为他磨墨、高力士为他脱靴,他才肯写诗。然而根据李白当时的真实地位,这种可能性很小。也有传说,唐玄宗与李白对饮,两人都喝醉了,李白便借着酒兴要高力士为他脱去靴子宽松一下,唐玄宗随口就下令了。还有说法是,一个小国呈送文书给唐玄宗,然而这个国家的语言文字除了李白再无一人通晓。这时李白便提出了上述要求,唐玄宗无奈只好答应。无论哪种情形,高力士为李白脱靴一事是确实有的,高力士也因此怀恨在心。
相传高力士为报复李白,便想方设法在杨贵妃面前进谗言。李白曾为杨贵妃写过一首诗:“一枝红艳露凝香,云雨巫山枉断肠。借问汉官谁得似?可怜飞燕倚新妆。”这是用“可怜飞燕倚新妆”来赞美杨贵妃的美貌,说杨贵妃堪比汉朝美女赵飞燕。高力士却故意歪曲李白的意思,对杨贵妃说:“赵飞燕出身卑微,得到汉成帝的宠爱后又得意忘形,恃宠而骄,最后还被废自杀。她虽然贵为皇后,但名声太差,李白用赵飞燕来比您,实在是卑贱至极啊。”杨贵妃听后非常愤怒,从此更加阻挠李白的为官之路。
李白的行为作风不仅得罪了当权红人,也逐渐遭到同僚的诋毁。他仅在宫中待了不到两年便被“赐金放还”。
离开长安后,李白越发沉迷于诗酒,整日挥洒诗情,大醉而归。政治上遭遇挫败之后,李白的诗风反而更加成熟,个性的张扬也臻于极致。在酒酣之际,李白创作出了一批流传千古的诗篇。
“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。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”脍炙人口的《将进酒》是李白饮酒诗的代表作。诗中虽暗含了李白借酒消愁的痛苦,但仍不失豪迈、豁达的情怀,反而让人越发感觉到李白奋发积极的人生态度。借助于酒,李白不仅获得了作诗的灵感,还获得了超脱于人生际遇的洒脱。
后人统计,李白直接写酒的诗占据了他所作诗歌总数的1/4,在酒醉时写的诗更多,无怪乎留下了“斗酒诗百篇”的美谈。《月下独酌》、《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》、《客中行》等都是诗与酒的完美结合,“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”;“抽刀断水水更流,举杯消愁愁更愁”;“兰陵美酒郁金香,玉碗盛来琥珀光”等都是家喻户晓的千古名句。
然而,游历山川多年的经历并没有完全泯灭李白的政治理想。他仍然关心国事,对人朝为官抱有一线希望。安史之乱后,永王李璘邀请李白加入其幕府。李白怀着消灭叛乱,为国家太平、百姓安定献力的天真幻想接受了邀请。不料永王不久触怒了唐肃宗被杀,李白也因此入狱,后来被流放夜郎。这次重大挫折对李白之死造成了直接影响,他被赦时已经59岁,晚年在江南一带流落,终于郁郁而终。
一生落魄、醉酒而死,这是李白的死亡真相。然而,或许在情感上难以接受,因此,人们宁愿相信在那个明月清辉的江上,“谪仙人”的灵魂乘风归去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