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2024-10-29 10:25:56 浏览:100
大宋状元文天祥,在世短短47年,却写就了一生的锦绣华章,名垂千古。文天祥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,还是著名的文学家,他写下数篇爱国诗歌和文章,深深地激励着后世。而他在历史上最光辉的一面,却是他精忠报国的精神感天动地,他与名将陆秀夫、张世杰并称为“宋末三杰”。
文天祥相貌堂堂,身材魁伟,皮肤白皙如玉,眉清目秀,观物炯炯有神。在孩提时,看见学宫中所祭祀的乡贤欧阳修、杨邦乂、胡铨的画像,谥号都有“忠”字,便为此高兴,羡慕不已,说道:“如果不成为其中的一员,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。”
宋理宗宝祐四年(1256年),二十一岁的文云孙参加科举考试,在集英殿答对论策。当时宋理宗在位日久,倦怠政事,文云孙以“法天不息”为题议论策对,文章洋洋洒洒一万多字,没有草稿,一气呵成。理宗览后,亲自选拔他为进士第一。考官王应麟上奏说:“这个试卷以古代的事情作为借鉴,忠心肝胆好似铁石,我以为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可喜可贺,可谓天降祥瑞呀。”于是,成为状元的文云孙改名文天祥,改字为宋瑞。
文天祥一度掌理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,因直言斥责宦官董宋臣,讥讽权相贾似道而遭到贬斥,数度沉浮,在三十七岁时自请致仕,再度被启用。
文天祥年轻有为,才貌双全,做人坦然随性,不拘小节,受到各阶层女性的爱慕。从中状元为官以来,他家中养有许多美貌妾室、声伎满堂,在外三教九流中多有红颜知己。尤其经历官场沉浮后,他更是纵情声色,日夜笙歌,醉生梦死。在他沉醉于花天酒地的温柔梦中时,大敌入侵大宋,惊醒梦中人。
德祐元年(1275年),元军沿长江东下,宋守将多降。宋廷诏令天下兵马勤王,却无人应诏。
此时的文天祥捧着诏书流涕哭泣, 痛心地贬损自己,每当与宾客、僚属谈到国家时事,他就痛哭道:“以别人的快乐为快乐的人,也忧虑别人忧虑的事情,以别人的衣食为衣食来源的人,应为别人的事而至死不辞。文天祥全然不计被贬的前嫌,只对皇帝感念知遇之恩。他倾尽家产作为军费,招勤王兵,同时联络各方志士,得到各路英雄豪杰群起响应,聚集兵众至5万人。
宋廷得知此事,命文天祥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抚使的身份率军包围京师临安府。他的朋友制止他说:“现在元兵分三路南下进攻,攻破京畿,进迫内地,你以乌合之众万余人赴京入卫,这与驱赶群羊同猛虎相斗没有什么差别。”
文天祥答道:“我也知道是这么回事。但国家养育臣民三百多年,一旦有危急,征集天下的兵丁,没有一人一骑入卫,我为此深感遗憾。所以不自量力,而以身殉国,希望天下忠臣义士将会有听说此事后而奋起的。依靠仁义取胜就可以自立,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业成功,如果按此而行,那么国家就有保障了。”
德祐二年(1276年)正月,文天祥担任临安知府。不多久,宋朝投降,陈宜中、张世杰撤退,文天祥临危受命右丞相兼枢密使,重新计议拯救大宋。文天祥作为使臣到元军中议和,与元军主帅伯颜在皋亭山争论,伯颜发怒拘捕了他,但文天祥与他的侍客杜浒等十二人,于夜间逃入真州。
真州官员苗再成出来迎接他,高兴得流着眼泪,二人合计捉拿元军主帅,文天祥随即写信送两个制置使,派遣使者四面联络。然而寡不敌众,最终计划失败。
景炎二年(1277年),元军两面夹击,文天祥部将巩信坚守拒战,身中数箭而死,兵败溃散,文天祥的妻妾子女都被抓住。
当时元军追赶文天祥,文天祥部下赵时赏坐在轿子中,后面的元军讯问他是谁,赵时赏为了掩护文天祥说“我姓文”,众兵以为是文天祥,活捉了他返回军营,文天祥因此得以逃脱。
虽然在山河破碎中,文天祥依然坚守,竭力抗敌,但是终是寡不敌众。 1278年文天祥在五坡岭(今广东海丰北)被俘。
文天祥被押至潮阳,见降将张弘范时,不肯行跪拜之礼。张弘范却更敬重他不屈的气节,以客礼接见,同他一起入厓山,请求他写信招降张世杰。文天祥说:“我不能保卫父母,还教别人叛离父母,可以吗?”因多次强迫索要书信,文天祥最后创作了《过零丁洋》,诗尾说: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”张弘范看后感慨:好人好诗啊!笑着将其收藏,不再勉为其难。
厓山海战后,宋朝彻底灭亡,元军为招降文天祥连宋朝皇帝都充当了说客。被元军降封为瀛国公的宋恭帝亲自劝降文天祥。文天祥让瀛国公坐下,自己北面跪拜不起,连声说"圣驾请回"。瀛国公无话可说,怏怏而返。
文天祥在狱中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,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,过着囚徒般的生活。文天祥明白:只要投降,家人即可团聚。但文天祥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:“收柳女信,痛割肠胃。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?但今日事到这里,于义当死,乃是命也。奈何?奈何!……可令柳女、环女做好人,爹爹管不得。泪下哽咽哽咽。”文天祥也是一个注重亲情的丈夫和父亲,然而大义面前,他舍弃了儿女情长。
元军置宴犒军时,张弘范再次向文天祥请求:“丞相的忠心孝义都尽到了,若能改变心意,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皇上,不失宰相之位。”文天祥含泪说:“国家沦亡却不能补救,作为臣子,死有余罪,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?”张弘范感其仁义,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。
看到国破家亡,文天祥在路上,曾经想把自己饿死,他八天没有吃饭,仍然没死,后才又吃饭。
当时元世祖忽必烈多次搜求有才能的南宋官员,降臣王积翁说:“南人中没有比得上文天祥的。”忽必烈于是派王积翁去传达圣旨,文天祥说:“国家亡了,我只能以死报国。倘若因为宽赦,能以道士回归故乡,他日以世俗之外的身份作为顾问,还可以。假如立即给以高官,不仅亡国的大夫不可以此求生存,而且把自己平生的全部抱负抛弃,那么任用我有什么用呢?”王积翁想与宋官谢昌元等十人一起请释放文天祥为道士,降元的留梦炎不同意,说:“文天祥放出后,又在江南号召起事,置我十人于何地?”此事于是作罢。
文天祥在燕京共三年,忽必烈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,同宰相议论放了他,结果有个朝臣强调文天祥起兵江南西路的事为,没有被释放。
元十九年(1282年),爱才的忽必烈再次召见文天祥,对他说:“只要你臣服于我,你有什么愿望,我会尽可能满足你。”文天祥回答:“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,身为宰相,哪能侍奉二姓,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。”
忽必烈还不忍心,急忙挥手要他退去。有人建议他答应文天祥的要求,忽必烈忍痛应允。不一会儿,他又下诏加以阻止,却是晚了一步,文天祥已经英勇就义。
临刑时,文天祥尤为从容不迫,对狱中吏卒说:“我的事完成了。”在向南方跪拜后,他从容就义,终年四十七岁。几天后,文天祥的妻子欧阳氏收拾他的尸体,发现他的面色如同生者一般,刑场上出现十位江南义士,他们冒死来为文天祥办理后事。在遗体的衣带间,他们发现了这样一篇附有序言的赞:
吾位居将相,不能救社稷,正天下,军败国辱,为囚虏,其当死久矣!顷被执以来,欲引决而无间,今天与之机,谨南向百拜以死。其赞曰:孔曰成仁,孟曰取义,惟其义尽,所以仁至。读圣贤书,所学何事?而今而后,庶几无愧!宋丞相文天祥绝笔,浩气长存。
后文天祥归葬江西吉安故里,吉安郡学奉文天祥像于先贤堂,和欧阳修、杨邦乂、胡铨、周必大、杨万里并列。实现了文天祥少年时的志愿。
一代状元豪杰虽然离去,但是一生正气仍然荡漾在九州华夏,千秋永存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