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2024-09-18 19:00:03 浏览:100
南海观音像普陀山上的观音铜像为世界上最大的铜制观音塑像,高33米,重达70余吨,由海内外华人信众筹资建造,落成后于1997年10月30日举行开光仪式。是普陀山景区的象征性景点。据传说,1994年10月,当时的全山方丈释妙善长老看到观音菩萨显圣,身形高大,站立在海边,金光闪闪。他感念到菩萨的指示,遂发心在所见的站立处塑立一座相同模样的观音造像,即日后的南海观音像。开光仪式上,当主持方丈释妙善说出“典礼开始”的刹那,观音像的头上云层骤开,投下一道金光,空中显现出清晰的观音立像。此瑞相被在场五千人悉数目睹,且留有影像资料,观音菩萨显圣一事遂传为一段佳话。
现有二十多座寺庵,其中最大的是普济禅寺、法雨禅寺、慧济禅寺三大寺。
普济寺,又称普陀山前寺,前身为唐末的“不肯去观音院”,宋代更名为“宝陀观音寺”,明万历年间更名“护国永寿普陀禅寺”,清康熙皇帝赐额“普济群灵”后才改名为“普济禅寺”并沿用至今。位于普陀山南部,为普陀山供奉观音菩萨的主刹。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、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。全寺占地面积约37000平方米。清雍正九年(1731年)至十二年(1734年)三年时间里,建成9殿、12阁、16堂、4轩,共200余间房屋。中轴线上,现存山门殿、天王殿、圆通宝殿、藏经楼、方丈殿、灵鹫楼等建筑。除主殿外,两侧还有供奉四大名山的四大菩萨殿,以及伽蓝殿、祖师殿、罗汉殿、斋堂、禅堂、客堂等殿堂楼宇600多间。其中,圆通宝殿为单层重檐,为观音菩萨正殿。可同时容纳数千人,殿中供奉毗卢观音,四周塑有观音道场特有的观音三十二应化身。
法雨寺,又称普陀山后寺,位于普陀山后山南麓,创建于明万历八年(1580年),初名海潮庵。后因康熙帝御赐“天花法雨”匾额,改名为“法雨禅寺”。经康熙时期大规模扩建,殿堂楼阁达200余间,占地47600平方米,成为普陀三大禅寺之一。法雨寺依山就势,层层升高,自前至后六重殿宇,共245间。其中观音殿(又名九龙殿),外观金碧辉煌,内部华丽精致。
慧济寺,坐落在佛顶山山巅的右上方,又称佛顶山寺。创建于明代。1907年大规模重修后,建成四殿、六楼、七宫。这些建筑雕梁画栋,工艺精致。慧济寺虽然修建较晚,规模也不大,但其布局却独具特色。主体建因山制宜,灵活地安排在一条横轴线上,打破了中国传统建筑中轴对称的布局。这些建筑错落有致,加上曲折的红墙,幽深的甬道,使人领略到佛门的清净幽邃,极富宗教气氛的神秘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