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常识

河南县市历史-驻马店-汝南县简介

更新时间:2024-12-21 09:57:10  浏览:100

汝南简述

汝南历史悠久 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,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设置汝南郡,开始有汝南这个地名。其实,汝南县早在1.5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,新石器时代开始有人类定居。夏禹时代为豫州地域中心。

西周初属挚地,武王封其弟叔度为蔡国候,汝南属于古蔡国管辖地。春秋时期为沈、蔡两国的地。战国时期,成为楚国地域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,废掉分封制度,设置郡所。汝南初属颖州郡,后属陈郡。


汉高祖元年(前206年),封周平王二十一世孙姬仁为汝坟候,割颖川郡、陈郡设置汝南郡,治所安城(今汝南王岗镇),辖区包括悬瓠城在内的37个县。范围包括今天的驻马店市东部、周口市南部、信阳市东北部等县,汝南现存的汉代城址有安城、保城、瞿阳城、北宜春城、阳安城等。
汉元光三年(前129年),前后到宜春封侯的有6人,大多是两汉的刘氏皇族子孙,有个别的是将相或其后代。武帝封刘成为宜春侯,建北宜春城,汉元朔五年(前124年)武帝封大将军卫青之子卫伉为宜春侯。元丰四年(前77年)昭帝封丞相王诉为宜春侯,其后代居宜春达九十多年,史称“宜春氏”。建制达300多年,直到两晋后渐衰。


三国时期,汝南属魏国的豫州管辖。在汝南县梁祝镇、和孝镇两地有大、小刘备台两座,小刘备台位于汝南县梁祝镇马南村境内,大刘备台位于县城西南35公里处的陈屯村李小庄自然村,于1957年发现并发掘。据传,三国时期刘备诛曹事泄,带兵由徐州向西南进军,路经此地休憩时,曾在此台上点兵封将,操练兵马,故称刘备台。
两晋时期,汝南改设为汝南郡。南朝刘宋文帝时,北魏鲜卑人南侵,攻陷洛阳,文帝在悬瓠城侨立洛阳司州。元嘉二十六年(449年)三月,北魏重兵围困悬瓠城,引发悬瓠城战役。北魏献文帝皇兴二年(468年)攻陷悬瓠城后,将豫州、汝南郡的衙门办事机构均设在悬瓠城。悬瓠城战役奠定了宋魏南北分治的格局。


隋朝设置豫州,把衙门机构设在悬瓠城,后改称溱州、蔡州、舒州。开皇元年(582年),隋文帝封杨均为安城王,封宇文庆为汝南郡公。农民把废弃的鸿隙陂开垦为农田,疏浚的汝河河道由水路北可以到洛阳,南可以到达吴、越之地。经济的复苏和水陆交通的发展,使悬瓠城逐渐成为中原的军事、经济、政治、文化的中心,也是中原地区最繁华的城市之一。
唐朝豫州府的治所设立在汝南县。肃宗乾元元年(758年)为避太子李豫的名讳,把豫州改为蔡州。德宗建中年间,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在蔡州举兵反唐,德宗皇帝派太子太师颜真卿到蔡州传谕,被李希烈囚禁在龙兴寺内,颜真卿在这里写下了雄浑铿锵的天中山碑文后尽节天中。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亲书“天中山”,彰显忠贞爱国思想,又使天中山声名远播,并成为天中文化的外在标志。宪宗年间李雪夜袭蔡州平定淮西之乱的著名奇袭战役就发生在这里。
宋朝定都开封后,改蔡州为淮康军。金朝南侵,宋朝迁都临安以后,淮北平原沦为南宋、金、蒙古长期征战中原的战场。天兴二年(1233年)正月,金哀宗由汴京(今开封)迁至悬瓠城。天兴三年(1234年)正月九日,蒙古军队攻入悬瓠城,哀宗在行宫的幽兰轩内自缢,金朝灭亡。


元宪宗九年(1259年)七月,身为太子的忽必烈,巡察蔡州到过汝南。世祖至元三十年(1293年),蔡州升为汝宁府,衙门机构设在今天的汝南县城。


明清时期,汝南县城仍然为汝宁府的所在地。永乐十三年(1415年),汝南兴集建市,平抑物价,广开贸易,繁荣汝南经济,县城内商会、铺号林立。汝南县经济逐渐兴盛。清朝初期,汝宁府宣布明朝藩王的土地归佃户所有,公布奖励垦荒措施,减免田赋,疏浚河道,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,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。康乾盛世,汝南县重修天中书院、学馆,兴建南湖书院等办学兴教之风日盛。


民国时期,汝宁府更名为豫南道,治所仍在汝南。1927年废道,汝南县成为河南省行政第八区专员公署所在地。1947年12月17日刘邓大军的一纵在汝南王岗一带集结,12月23日晚开始向汝南县城发起攻城战斗,24日晚即攻克汝南城,肃清敌军,汝南县城解放。
汝南县原隶属于信阳专区,后隶属驻马店行政公署,现为驻马店市辖县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