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2024-12-03 08:41:42 浏览:100
这是本段的最后两句,和前面“坐朝问道,垂拱平章。爱育黎首,臣伏戎羌”四句一起来描述王道治国的盛景的。王道之时的三王的统治用的是礼乐,仁义道德,无为而治,其结果就是天下太平。据说历史上描绘这个时期,是五日一风,十日一雨,万民乐业,天下太平。后面还会讲这种治国方式不仅让所有的人民享受太平盛世,王道的好处还惠及了治下的万物。在这里,我们就不再赘述了。
我们继续聊“遐迩一体,率宾归王”。我们先说“遐”。“遐”,《说文解字》形声。从辵(chuò),叚(xiá )声。本义:远。《说文新附》遐,远也。意思是说遐就是远的意思。因为遐迩都有“辶”,都从“辵”。我们也把这个字来说一下。《说文解字》:“辵,乍行乍止也。从彳、从止。”。乍行乍止是辵之范式。古同偏旁“辶”。本义:走走停停。“迩”:《说文解字》形声从辵(chuò),尔声。迩,近也。
遐是远,迩是近。天下一统,“遐迩一体”就是无论远近,所有民众都成为一体,万众同心。意思就是实现了民心所向的天下一统。
“率宾”等同于“率滨”,是四海之内的意思。“率宾归王”一句的语义,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北山》: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”的诗句。“率土之滨”,意思是一直到大地的边缘,土地的尽头,到了海边。这四句诗的意思是,苍天之下没有一块土地不是天子的辖地;四海之内没有一人不是天子的臣民。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和理想化,但也充分体现了当时中华民族的自信!
而“率宾归王”中的王,不是指哪一个具体的帝王,而指的是王朝,更深层次是指“王道”。“归”,在籀文里写作“㱕”,《说文解字》:“女嫁也。从止,从妇省,(duī)声。”《公羊传》:“妇人谓嫁曰归。”意思是说:称女子出嫁为归。有人说按照你的意思,“率宾归王”是不是就是四海之内的所有人嫁给王,怎么可能?
是不可能啊。虽然说明原来的意义是妇女出嫁,但女子出嫁后不久就回娘家省亲的习惯,所以后来假借为归还,归省的意思,而出嫁的意思也慢慢变淡了。由女子出嫁引申表示回来、归来,因此“归”引申出“依附、归附”的意思。到这里,我们可以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——四海的百姓都拥护、归附于王道的统治。
这句话的意思是:普天之下,远近统一,四海的百姓都拥护、归附于王道的统治。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,历来就有“王道”与“霸道”之别。王道指的是先王之道,即夏商周三王的统治方法。三王的统治用的是仁义道德,其结果就是无为而治,天下太平,这种政治体制是王道。在历史上这个时期那是风调雨顺,河清海晏,民安物阜,四海升平。
但是到了东周时期就不行了,王道逐渐被霸道所取代了。首先登场的是“春秋五霸”:齐桓公、晋文公、宋襄公、秦穆公和楚庄王。他们推崇和实行的是霸道,以实力说话,比拳头。比如当时的齐桓公任用贤相管仲,充分利用齐国的自然资源,晒盐炼铁、渔农贸易一起来,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富国强兵。齐桓公曾九次主持召开诸侯大会,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,地位相当于今日的美国,实力强说了算,你不买都账不行。
但王道是历史上的正统观念,以仁义礼智信来治国,当然最理想。其下之者是实行霸道,靠实力形成威慑力量,令他人不得不服,也无可厚非。最令人所不齿的是靠阴谋诡计,篡权窃国。儒家形容东周时期有这样的说法:“礼崩乐坏,瓦釜雷鸣,高岸为谷,深谷为陵。”
到了这一段讲了王道所带来的盛世,没有纷争,天下太平,民族和睦,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。接下来讲的王道将更加深入,王道不仅惠及百姓,还惠及万物,以至于“鸣凤在竹,白驹食场。化被草木,赖及万方”。